2023年6月29日,李名刚大使在瓦努阿图主流媒体《每日邮报》发表署名文章《中国式现代化为中瓦合作带来新机遇》。文章宣介中国式现代化特点及取得的成就,探讨中瓦各领域合作新机遇。全文如下:
当今世界,国际环境日趋复杂,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加。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中国立足自身国情,历经几十年探索,走出了一条既发展自身、又造福世界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。
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。中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,其规模将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。对于这样一个庞大国家来说,实现现代化无先例可循,只能摸石头过河,开创一条发展中大国实现现代化的新路。中国70多年的发展经验充分证明,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,这意味着更广阔的市场空间、更丰富的物质资源和更便利的生活环境。
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。我们坚持各个民族、各个地区、各个群体都要一起进入现代化。2021年,中国实现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,在全国范围内消除了绝对贫困,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。期间,我们建成了一批美丽示范村,发展了一系列乡村特色产业,有效把乡村的资源优势、生态优势、文化优势转化为了产品优势、产业优势,大大提升了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。
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。我们追求的不仅是物质财富达标,更是人民精神生活的丰富;不仅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,也是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和交流。习近平主席日前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议,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、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、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。中国是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者,更是践行者,将以实际行动推动全球文明平等、互鉴、对话、包容,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。
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。中国曾为实现发展而付出了环境代价,深刻明白生态保护的重要性。故而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可持续发展,坚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生态环境。中国现已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清洁能源体系,恢复了大面积的森林和草原,并改善了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等生态问题。同时,中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,积极承担国际责任,提出了到2030年实现“碳达峰”,2060年实现“碳中和”的目标。
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。和平发展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,也是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。2月,中方针对乌克兰危机发布立场文件,明确站在国际正义立场和人类命运立场推动危机和平解决。这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最全面、最公正的解决乌克兰危机方案。3月,沙特与伊朗外长在北京实现自2016年断交以来的首次会晤,中沙伊三方发表联合声明,宣布沙伊双方同意恢复外交关系。这充分表明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是世界和平、正义力量的壮大。
习近平主席指出,任何国家追求现代化,都应该秉持团结合作、共同发展的理念,走共建共享共赢之路。吹灭别人的灯,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;阻挡别人的路,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。我们相信,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必将为深化中瓦合作创造新机遇,促进中瓦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走深走实,助力瓦实现跨越式发展。
首先,我们深知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性,愿进一步加强两国在该领域的务实合作。中国援建的塔纳岛公路、马勒库拉岛公路以及总理府办公楼、议会大厦等标志性建筑均对瓦长远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。正在建设的总统府、外交部、财政部办公大楼亦必将助力瓦政府部门提高为人民服务能力。中方愿在全球发展倡议和共建“一带一路”框架下,同瓦方探讨实施更多利国利民的基建项目。
其次,我们深知文明因交流而多彩,愿进一步促进中瓦人文交流合作。今年以来,中瓦之间的人员往来已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。中方欢迎越来越多的瓦民众赴华参访、培训,越来越多的瓦学子通过中国政府奖学金等赴华留学。我们也将鼓励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瓦旅游、投资和经商,为瓦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中瓦文化交流必将促进中华文明和美拉尼西亚文明的共同繁荣。
再次,我们坚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,愿进一步加强两国防灾减灾、应对气变等领域交流合作。前不久,中方尽己所能帮助瓦方飓风灾后救援和重建,并在联合国大会上支持瓦方提出的关于“请求国际法院就各国在气候变化方面的义务提供咨询意见”的决议。习近平主席去年提出了全球安全倡议,强调重视太平洋岛国在气候变化、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等领域特殊处境和合理关切。中方愿在全球安全倡议框架下,同瓦方加强相关领域交流合作,帮助瓦提升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能力。
最后,我们坚信让人民幸福才是“国之大者”,愿进一步加强两国民生相关领域务实合作。中瓦已开展多项农业渔业合作项目,如援建瓦努阿图农学院、开设蔬菜、水稻种植技术培训班、合资设立中瓦渔业公司等。这些都增进了当地民众的生活福祉。中方将结合瓦方需求,进一步深化两国农渔业、旅游业等领域的合作,推动瓦乡村建设和发展特色产业,帮助瓦民众过上物质和精神更加富足的生活。